这事儿,你要是当个新闻看,就太天真了。
什么停火协议,什么人道主义,那都是摆在台面上的漂亮话。你得把它当成一个小区里两户人家打架,打到最后警察(美国)都来了,强行按着头让他俩签“邻里和睦保证书”的魔幻剧本看。
最骚的操作是什么?
不是协议签了,也不是谁谁谁要去参加仪式。而是就在以色列内-阁-会-议,为这个“和睦保证书”投票的当口,一拖再拖,硬生生从晚上6点拖到凌晨1点,就在这宝贵的几个小时窗口期里,以色列的战斗机,又双叒叕起飞了。
一发空袭,精准地砸向加沙城的一栋建筑。
以色列军方电台管这叫“停火前的袭击”。
这词儿翻译过来,跟“分手前最后一秒,还得把前任家里最贵的花瓶给砸了”是一个逻辑。突出一个“就算我走,也得让你肉疼,让你记住谁才是爹”。
废墟下埋了四十多号人,哈马斯那边喊的是七十多条人命伤亡。
你看,这就是政治的艺术,也是人性的丑陋。牌桌上,大家西装革履,说着和平与爱;牌桌下,一脚直接踹你膝盖上,还得笑着问你,疼吗?
这事儿的本质,根本不是什么巴以和解,而是三方玩家在一个濒临失控的棋盘上,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,而美国,就是那个掀桌子又重新摆盘子的场外大哥。
第一个玩家,以色列。
他为什么要在最后关头还要动手?面子。或者说,面子是利益的另一种形式。打了这么久,损兵折将,国际舆论压力山大,结果没把哈马斯彻底干废,就这么停了,内塔尼亚胡的脸往哪儿搁?国内的鹰派怎么交代?
所以,这一炸,是炸给国内看的。意思是,别看我签了协议,但我随时能接着打,我没有输,我是在优势地位上“恩准”了和平。这是典型的“止损式炫耀”,用最后的暴力,掩盖战略上的尴尬。
第二个玩家,哈马斯。
他们就光脚的不怕穿鞋的。他们的声明就有意思了,说从美国那拿到了保证,“加沙战争已经结束”。
注意这个措辞——“结束”。
以色列那边可从来没说过“结束”,只说了“停火”。一词之差,天壤之别。停火是暂停,随时能续上;结束是剧终,得换剧本了。
哈马斯这是在干嘛?捧杀加碰瓷。他把美国抬出来当担保人,昭告天下,“大哥作保了,这事儿就算翻篇了”。这既是给自己人一个交代,也是给以色列挖坑。你以色列要是再动手,那就是打美国大哥的脸。
当然,这种“保证”的含金量有多高,大概也就跟渣男的誓言差不多。但对于哈马斯来说,这就是他们能争取到的最大政治资本了。用废墟和人命,换来一句口头上的“战争结束”,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。
最关键的,是第三个玩家,也是真正的裁判——美国。
特朗普为什么要屁颠屁颠地跑去参加一个签字仪式?还把日期都念叨出来了?
选票!选票!还是TMD选票!!
他需要一个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来为自己的选情添砖加瓦。你看,我一出手,中东就和平了,我是不是天选之子?至于这个和平是真是假,能维持多久,重要吗?不重要。只要在投票日之前,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就行。
更魔幻的细节是,美国的中东特使和库什纳,直接参加了以色列的内阁会议。
你品,你细品。
这就好比你们公司开董事会,讨论要不要跟隔壁公司和解,结果隔壁公司的法律顾问,直接坐在你们会议室里,笑眯眯地看着你们投票。
这叫斡旋吗?这叫监军。
美国已经懒得在外面敲门了,直接进屋告诉你:“这协议,今天必须给我过。谁赞成,谁反对?”
所以,以色列内阁会议的推迟,与其说是内部有分歧,不如说是最后的讨价还价。以色列想多要点好处,多争取点面子,而美国则用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,按着他的头把字签了。
所以整件事的逻辑链就清晰了:
美国为了选票,需要一份“中东和平”的业绩报告。
以色列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,不得不捏着鼻子签协议,但为了维护国内的强硬形象,必须在最后时刻用轰炸来“找补”一下。
哈马斯则是在废墟里抓住了唯一的救命稻草,利用美国的“保证”来给自己续命,顺便给以色列埋个雷。
至于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,出来接受个采访,说要搞改革,更像是个吉祥物,在这场大佬的游戏里,他连上桌的资格都快没了,只能在场边喊两句“我们热爱和平”。
而那些真正的代价呢?
是拉法口岸开放后,联合国救援车队才能缓缓开进废墟;是70万儿童需要临时的学习点,在残垣断壁上认识这个世界;是人道主义资金只有28%到位的巨大缺口。
说白了,大国博弈的笔锋,轻轻一挥,就是无数普通人一生的颠沛流离。
他们所谓的停火协议,不是基于慈悲,而是基于算计。不是为了和平,而是为了暂时的“休战”,好让各方喘口气,舔舔伤口,然后盘算着下一轮怎么干死对方。
那个在停火前夜被夷为平地的建筑,就是这份协议最好的注脚。它用钢筋和血肉告诉你,这张纸上写的每一个字,都浸透着算计和鲜血。
和平?别闹了。
这只是中场休息而已。而且裁判还亲自下场,踹了其中一个队员一脚。
简直了!!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配资网哪个,云南炒股配资,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