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年赔光74亿,华谊兄弟这座影视帝国的崩塌,其实早有伏笔。 当年他们为了一点分红,不惜和周星驰撕破脸对簿公堂,那种资本家的傲慢与短视,就为后来的惨败埋下了根。
2013年,周星驰执导的《西游降魔篇》火爆全国,最终票房冲到了12.46亿元。 这部电影由华谊兄弟主要投资,双方在上映前曾达成一项口头约定:如果票房超过5亿,周星驰就可以额外获得8000多万的分红。
结果票房大卖之后,华谊兄弟老板王中磊却翻脸不认账。 他们以书面合同上没有周星驰签名为理由,拒绝支付这笔钱。 周星驰方面当然不服,直接把华谊告上了法庭。 口头承诺在法律上难以举证,周星驰最终败诉。
这件事在电影圈内引起了巨大震动。 许多导演和演员都看在眼里,大家对华谊兄弟的信任感大打折扣。 一个顶级制作方,为了短期利益竟然这样对待合作伙伴,谁还敢真心实意地跟他们合作?
周星驰被“背刺”后并没有一蹶不振。 他之后制作的《美人鱼》票房狂收33.9亿元,再次证明了自己的票房号召力。 而华谊兄弟却这次失信行为,失去了与这位顶级导演继续合作的机会。
其实华谊兄弟对待人才一直存在问题。 早在2005年,被称为“内地第一经纪人”的王京花就带着陈道明、刘嘉玲、梁家辉等一大批艺人离开了华谊,几乎掏空了公司的艺人资源。 王京花的出走,已经暴露了华谊在人才管理上的缺陷。
面对人才流失的危机,华谊兄弟开始尝试用资本手段绑定人才。 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“对赌协议”的合作模式,这后来成为了华谊走向衰败的关键原因。
对赌协议就是华谊投资某位导演或明星的公司,要求对方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完成一定的利润指标。 如果完不成,就要自己掏钱补偿华谊。
2015年11月,华谊兄弟宣布以10.5亿元的价格收购冯小刚的东阳美拉公司70%的股权。 当时这家公司刚成立不久,资产总额只有1.36万元,负债总额为0,可以说是个空壳公司。 华谊兄弟相当于花了10个亿买了一个承诺。
根据对赌协议,冯小刚需要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,以后四年每年净利润增长15%。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,冯小刚就要用现金补足差额。
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2015年10月,华谊兄弟以7.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%的股权。 这家公司的股东包括Angelababy、李晨、陈赫、郑恺、杜淳等明星,公司成立才一天就被华谊高价收购。
这些收购案背后都是同样的对赌协议模式。 华谊兄弟试图用资本绑定这些导演和明星,确保他们未来继续为华谊创造利润。
短期内,这种模式似乎很成功。 华谊兄弟的股价一路飙升,公司市值不断攀升。2015年那会儿,华谊兄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,被媒体称为“中国影视第一股”。
对赌协议就像一把双刃剑。 为了完成业绩承诺,冯小刚等导演不得不追求商业上的成功,艺术创作变成了数学计算。 2016年冯小刚拍摄《我不是潘金莲》票房4.8亿元,2017年《芳华》票房14.2亿元。 这些项目虽然赚钱,压力巨大。
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。 冯小刚准备拍摄《手机2》,原以为能再创票房奇迹。 没想到电影主演范冰冰突然陷入税务风波,电影整个项目被迫搁浅。
这对华谊兄弟来说是沉重一击。 《手机2》的流产直接导致东阳美拉无法完成当年的业绩承诺。按照对赌协议,冯小刚需要赔偿华谊兄弟6821万元。
更严重的是,华谊兄弟账上收购这些公司形成了巨额商誉。 当这些被收购公司无法完成业绩时,华谊就不得不进行商誉减值。 2018年华谊兄弟亏损9.85亿元,2019年亏损扩大到39.6亿元。
华谊兄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自救。 他们抵押股权、出售资产、甚至向马云等富豪朋友求助。 2019年,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曾公开表示:“我最近卖掉了一批艺术品,拿回来一些现金解决自身流动性问题。 ”
这些措施都无力回天。 曾经投资《狄仁杰》系列、《寻龙诀》等大片的华谊兄弟,连拍摄新电影的资金都变得紧张。 2020年华谊兄弟又亏损10.48亿元,四年累计亏损超过74亿元。
华谊兄弟的股价也从2015年的最高点64.45元,一路下跌到2023年的2元多,市值蒸发了超过90%。 曾经辉煌的影视巨头,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衰落。
从背刺周星驰开始,到对赌协议的反噬,华谊兄弟的故事印证了那句老话: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 依靠资本手段也许能获得短期利益,失去信誉和人心最终会导致失败。
配资网哪个,云南炒股配资,哪家证券公司最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